近期,随着暑期亲子游的火热,全国各大主题乐园迎来了客流高峰。作为最受欢迎的游乐项目之一,过山车在带来刺激体验的同时,也因偶尔的暂停或中途停运,引发公众关注。记者近日采访行业专家并查阅相关案例了解到,这种看似“突发”的暂停,实际上是全球大型主题乐园大型游乐设备普遍采用的安全保护机制。
当高灵敏度的监测系统捕捉到设备运行参数的微小异常或潜在风险信号时,系统会立即触发保护程序,主动暂停运行,以便第一时间排查和排除隐患。这并非事故或设备故障,而是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一道安全防线。
据了解,这类“中途停驶”并不意味着安全出了问题,而是过山车的“安全保护机制”在正常发挥作用。类似情况在全球主题乐园行业屡见不鲜,例如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巨雷山”曾因传感器检测到设备状态偏差而临时停运,奥兰多环球影城的“绿巨人”过山车也曾因系统检测到风速突变而自动刹车。
过山车的安全系统就像它的“高敏感神经”,遍布全车的传感器、监控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会实时捕捉速度、位置、加速度、风速等多项参数。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会在毫秒时间内发出停机指令,将车体停在轨道的安全区段,并依靠安全压杠等束缚装置保护乘客安全,等待救援。
行业权威机构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CAPPA)称,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首台过山车以来,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特种设备安全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等法规标准,对过山车的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维护、检查等各环节都有严格要求;游客的乘坐条件也有明确指导。CAPPA强调,安全制动是过山车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其目的就是在出现任何可能风险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确保乘客安全。
当前,主题乐园普遍采用的安全处置流程为:设备一旦检测到异常信号,立即自动停机,随后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工作人员对车上乘客进行有序疏散;技术团队随即对轨道、动力、制动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检测,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恢复运营。
安全是游乐行业的生命线。CAPPA呼吁,全行业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完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机制,强化应急预案与演练。对于游客而言,遵守乘坐规范、系好安全束缚装置、不在运行中使用手机或将身体伸出座舱外,同样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一环。业内人士称,公众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无需过度担忧,但也希望乐园方能够加强对游客的及时沟通和安抚工作,科学普及安全知识,减轻游客焦虑,维护良好的游园体验。
记者:潘福达
金勺子配资-便捷股票配资-配资炒股配资网站-正规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